社會投資回報概念的出現
在2000年,美國的Robert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und(REDF)首先提出社會投資回報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的概念。其後休利特基金會(Hewlett Foundation,註1)分別在2002年及2006年開展研究綜合價值(註2)的項目,先後兩次邀請來自歐美的專家討論如何將社會投資回報的概念變成量度方法。結果同年休利特基金會出版了一本量度社會投資回報率的指引。
在2007年民政事務局舉辦(註3)的社企高峰會中,筆者首次為與會者介紹社會投資回報率的概念,及豐盛車房在1987年至2007年的綜合投資回報。當時大部份社創的從業員是首次聽聞這個概念。在2012年豐盛社企學會在臺灣輔仁大學舉辦的社會企業國際論壇上,發表十間香港社企的社會投資回報率。在2013年,豐盛社企學會得到民政事務總署的幫助,計算出該年「伙伴倡自強」144間社企的總社會投資回報率是41%;然後再得到社會福利署的幫助,計算出該年「創業展才能」56間社企的總社會投資回報率是78%。然後以兩個計劃合計200間社企的投資額及社會回報,計算出其總社會投資回報率是50%。當時大部份社企都沒有計算社會投資回報,而由政府資助成立的社企已佔全港404間社企數目的一半,有足夠代表性。所以香港是唯一地區能夠確認本地社企的社會投資回報率是50%。
計算社會投資回報的方程式
社會投資回報率的方程式很簡單,它是一個分數,分母是總投資額,分子是給社會的回報,在計算過程中,以工資的多寡來計算受惠者的得益。以創業展才能計劃為例,由2001年至2013年該計劃總共批出5,200萬的起動基金,以協助非政府機構開設75間社企,僱用541名殘疾人士在一個經細心安排而且氣氛融洽的工作環境中真正就業,他們每年的總工資是4,050萬。當年的社會投資回報率,就是(4,050萬元/5,200萬元=78%)。創業展才能計劃的社企壽命中位數是9.3年。所以估計這些社企的累積社會投資回報率是(78%/年 x 9.3年=725%),公帑用得其所,物超所値。在出現社會效益評估方法前,以上的計算方法只考慮主要受惠者的主要得益,忽視主要受惠者的其他得益及其他持分者的得益。這種計算方法雖然保守但會提升讀者的信任度。
推行社會投資回報的好處
計算社會投資回報率可帶來不同好處。首先,提供資金的機構能夠分辨不同項目的成本效益。豐盛社企學會在2015年計算出社企政策的社會投資回報是450%,再培訓是370%,綜援是100%。這三個扶貧政策的回報率可以作為政府分配資源的參考。
其次,有了社會投資回報的數據後,在2016年伙伴倡自強計劃開放讓非牟利機構以外的商業公司也可以申請資助,因為只要回報大過投資就是划算,不用拘泥於是否非牟利機構。
最後,是推動社企及社福機構習慣用數字去精簡地表達社會效益。提供資金的機構可以要求申請者在建議書中列出預計的社會投資回報,及如何收集數據和得出預算。然後是項目完成後提交所産生的社會回報,若果未達到當初的承諾預算,就要解釋為何有落差。提供資助的機構應該要求申請資助者做好事前預算、事後報告、落差分析等這三步。他們會從實踐的經驗中,逐漸掌握社會投資回報的精粹。
註1:Hewlett Foundation由Hewlett-Packard Corp共同創辦人之一Bill Hewlett 成立
註2:綜合價值(Blended Value)是指如何結合社創項目的社會價值及經濟價值
註 3:2007年社企高峰會由民政事務局舉辦
作者簡介:
紀治興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